近日,达克罗技术再次受到行业关注。达克罗最早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
在北美和北欧寒冷的冬天,为缓解道路结冰,人们常用盐撒地,但随之而来的是氯离子对钢铁基体的侵蚀,导致交通工具严重受损。美国科学家迈克·马丁研制出了以金属锌片为主,加入铝片、铬酸、去离子水做溶剂的高分散水溶性涂料,经涂覆烘烤后形成的薄薄涂层,成功抵抗了氯离子侵蚀,使防腐技术迈上新台阶。该技术后被美国军方采纳,成为一项防腐军事技术(美军标 MTL-C-87115)。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 NDS 公司从美国引入达克罗技术,并买断亚太地区使用权,经改良后在日本迅速发展,众多涂覆厂和制药单位纷纷采用。中国于 1994 年正式从日本引进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国防工业和国产化汽车零部件,如今已拓展至电力、建筑、海洋工程、家用电器、小五金及标准件、铁路、桥梁、隧道、公路护栏、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粉末冶金等多个行业。
达克罗涂液的基本组成包括金属物(主要为超细鳞片状锌、铝)、溶剂(如乙二醇等惰性有机溶剂)、无机酸组分(如铬酸等)以及特殊有机物(涂液的增粘分散组份,主要成份为纤维素类白色粉末)。
其防腐机理主要有三点:一是壁垒效应,片状锌、铝层状重叠,阻碍腐蚀介质到达基体;二是钝化作用,处理过程中生成的钝化膜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三是阴极保护作用,与镀锌层类似,对基体进行阴极保护。
与传统电镀工艺相比,达克罗作为“绿色电镀”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其耐蚀性能,膜层厚度仅 4-8μm,防锈效果却是传统电镀锌、热镀锌或涂料涂覆法的 7-10 倍以上,经达克罗工艺处理的标准件、管接件耐盐雾试验 1200h 以上未出现红锈;无氢脆性,适合受力件涂覆;高耐热性,可耐高温腐蚀,耐热温度达 300℃以上;结合力及再涂性能好,与金属基体结合良好,与其他附加涂层粘着性强,处理后零件易于喷涂着色;良好的渗透性,可进入工件深孔、狭缝、管件内壁等部位形成涂层;无污染和公害,生产加工及工件涂覆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废水废气,降低处理成本。
不过,达克罗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产品含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铬离子(现环保政策下已改进)、烧结温度高且时间长导致能耗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不佳、涂层颜色单一、导电性能不太好等。
尽管如此,达克罗技术的应用依然广泛。在载重汽车领域,用于各种高强度底盘中小支架、连接件、外露件及紧固件等的防腐,可避免氢脆现象;在发动机周围等高热环境金属制件方面,表现出优良的防腐性能;对于各种弹性零件,能满足其高耐腐蚀性和高耐候性的要求;在形状复杂的管类、腔类零部件处理上,不存在电镀的镀层不均或漏镀问题,且不受各类油类、防冻液、清洗剂等侵蚀,耐化学性和耐候性良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达克罗技术的性能也在持续优化和提升。例如,[具体时间]万丰奥威公司的达克罗涂覆产品就多次完成了神州飞船返回舱核心部件的订单交付,其配套产品优越的防腐蚀性及气密性等技术特性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同时,相关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改进达克罗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此外,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各地对于达克罗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估也越发重视。像中山市惠翔达克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达克罗金属制品 1000 吨新建项目,就经过了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而常熟达克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因建设项目未编制环评,擅自开工建设且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便投入生产,被处以 23.5 万元罚款。
未来,达克罗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需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